空气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空气净化器,空气能净化器,空气净化器价格

免费店铺在线升级

联系方式
  • 公司: 空气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 济南市历下区新泺大街1299号
  • 联系: 李少龙
  • 手机: 15665792985
  • 微信:
  • 一键开店

高温提醒丨局地可达40℃以上 小心热射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尽快送医!

2019-07-31 04:13:35  1659 次浏览

连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开启了“桑拿天”模式。空气巴巴小编据中央气象台网站获悉,27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27日,华北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中东部地等地气温达35℃,部分地区气温达37~39℃,局地可达40℃以上。

事实上“热死人”还真不是随便说说,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是很危险的。据了解,高温下的死亡病例,很多都是得了“热射病”。那么,热射病是什么?和中暑有什么关系?真的会有新闻说的那么恐怖吗?今天,跟随空气巴巴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又称为重症中暑,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死亡率非常高,可达40%至50%,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达到70%左右。

人体有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情况下会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平衡,让体温维持在37°C左右。

但在一些情况下,这种产、散热平衡会被打破,使得体内热量积聚,从而引起中暑。

一般来说,人体散热主要依靠辐射、蒸发以及少量的对流和传导。

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就只能依靠蒸发、出汗来带走热量,但当温度过高时散热能力会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汗衰竭),体内产生热蓄积,导致器官特别是大脑“失控”,出现中暑。

热射病就是热量在体内急剧蓄积导致的。患者常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是中暑中致命的一种。

除了个体因素之外,热射病发病与3个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和密闭无风环境。

一般轻症中暑,体温常会超过38°C,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变快等症状。

而热射病与中暑的区别在于,它表现为高热(体温快速升高)、常无汗甚至出现昏迷休克。

热射病通常伴随体温高达40℃以上,这时候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体温达到40°C会发生什么?

大家都知道,体温计的刻度就到42℃。是超过这个温度人就会被“烧死”吗?

人体温在37°C时,机体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身体机能也稳定。在体温有所升高时,也能有一个调节的机制,但当超过一定极限时就会导致机体器官不耐受,产生器官衰竭。

比如,对于来说,当体温超过37℃,逐渐升高至超过40°C时,心输出量会成倍增加,耗氧量也增加约40%。

但当体温到达42℃时,心输出量和耗氧量反而会突然下降,并出现心肌坏死。

这就是超高温超过组织耐受极限,使得器官功能衰竭所致。显然,这会危及生命。

平时发烧到39℃基本都要怀疑人生了,什么病能烧到42℃呢?答案是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严重的。

哪些人群要尤其注意热射病?

热射病易发生在老人、儿童、孕妇或是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肥胖)的人群身上。

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在高温环境下心输出量等调节不过来,导致因循环障碍而出现中暑。而小孩多是因为出汗反应能力比较差导致的中暑。

除此之外,感冒发烧、胃肠炎导致腹泻产生低血钾的人也会容易中暑。

如果发生热射病,应该如何正确救助呢?

时间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然后让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盐水)等,同时及时拨打120急救,且在急救途上救治不能停歇。

如何预防热射病?

在室外,影响人中暑的客观因素主要有: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气温。

如果日平均气温>30°C,同时相对湿度>73 %时,中暑的概率会呈明显上升趋势。要是再加上:气温≥37°C,那么中暑人数更是会急剧增加。出门前如果具备其中两个条件,就要注意了。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冷热交替也容易让人中暑,身体一下子适应不来,也可能出现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中暑神经紊乱等。

大热天可不要这样吹空调!

对于需要长期在外劳作或工作环境闷热不透风的人,事先准备一些盐水、冰块等。

另外人在中暑时,通常会表现有中暑先兆,一般表现为、头晕、口渴、多汗及四肢无力等症状。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物理降温并补充水分(盐水),在短时间是可以恢复的。

平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高温预警时,尽量少出门。

后,强调一下,中暑症状较重时,千万不能大意,真的会要命!此外,如果降温和补水要注意节奏,进行物理降温时,一定要迅速,补充水分时要适量,过快反而不好。空气巴巴小编愿大家,都能健康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季。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百业店铺 更多 >

特别提醒: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产品及其它相关信息,均由用户自行发布。
购买相关产品时务必先行确认商家资质、产品质量以及比较产品价格,慎重作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谨防欺诈行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