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一直是这个世界无法回避的问题。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年老、疾病或者各种意外而死去。死者通常被埋葬在墓地里结束他们的生命。墓碑上将刻上生命的铭文。后人会来到墓地缅怀逝去的亲人或朋友。殡仪馆一般在人死后会准备各种花圈,但现在很多人受西方文明影响,在殡仪馆送花。这两种方式都是人们用来祭奠逝者的,下面殡仪馆谈谈为什么要选择送花圈或者鲜花呢?有什么意义?
花在人们的生活中一般都有美好的寓意。比如我们会在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结婚的时候手里拿着百百合。花给人美好的寓意,但在中国人的丧葬礼仪中,菊花是常见的,通常在祭奠仪式中选择菊花。选择用鲜花祭奠,也是因为近几十年来实行的火葬。在以前的传统丧葬方式中,土葬是主要的丧葬方式,当时人们并不用鲜花祭奠。实行火葬后,人们的思想和习惯逐渐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花的美好寓意让更多的人愿意用花祭奠逝者。
在参加的葬礼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在礼堂两边看到摆放的花圈,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花圈好像和葬礼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葬礼要送花圈呢?下面就跟着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花圈是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表达,这也是一种葬礼礼仪,但是花圈文化却是从西方引进的礼俗。在西方,花圈的环形象征了生命的延续,随后被人们延续下来,形成了殡葬礼仪习俗。常见的花圈从型号上分有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等几种。从制作质料上分有鲜花型、纸花型和绢花型等几种。送花圈的大小规格,送何种质料的花圈,要视丧事规格,逝者情况及本人同逝者生前亲近程度,以及其他送礼人的丧事礼品状况而定。无论什么材质的花圈都应以雅致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为佳,尽量不用太俗气的。
花圈并不是传统葬礼的产物,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却成为了葬礼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民间葬礼所使用花圈多以纸张、塑料制作,不但浪费纸张,用完后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也极度污染环境。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弃用花圈或者用鲜花作为代替。
鲜花环保无污染,不仅外观比花圈漂亮,其含义也更为美好和深刻。进献用的鲜花一般以菊花或百合为佳,当然也可以选用逝者生前喜欢的品种,但注意不可选用带刺的玫瑰。
关于殡葬文化礼仪,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是很了解,比如花圈、挽联、挽幛等等这些礼仪文化,随着越来越简化的殡葬程序也渐渐的都没有了。挽,古代称为“輓”,意为帮助丧葬引丧车,故輓字从车旁。所谓引丧车死者的即送葬者执丧车两旁之绋并吟唱哀悼死者的歌前行,故名作輓。《搜神记》载:“抱歌者,丧家之乐也,执绋者相和之声也。”大约从明代起,挽歌渐渐演变成挽联了。清代以来,联非常流行。卢希左胸前悼裴《六家联语合钞》序说:“中流社会,遇有哀悼事项发生,联语动以百计;交游稍广,甚以千计。”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在各种吊唁品中,挽联都是视为有意义而很受重视的。这是因为:
1、挽联对逝者的哀悼,也即对活人的慰勉。它是一种文明参加追悼的哀悼形式。
2、挽联是悼念者本身文化层次的表现。可以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充分表达吊挽者的感情和思想。还可以就逝者的去世表达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看法,这就比浅层的哀悼要深刻得多。有的一幅只有十几个字的好挽联,可以胜过一篇几千字的文章。
土葬是我国产生较早、流传时间较长、使用范围较广、涉及民族较多、较为普遍的一种丧葬民俗。
当代我国政策允许实施土葬的十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
土葬的基本原则:入土为安
土葬产生原因:
(1)人类生存意识引起的原始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产生土葬
人类丧葬民俗起源于对动物行为的模仿
动物行为属于自然本能
人对动物的模仿属于文化行为
(2)人性的发展,人伦情感关系进化产生土葬
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