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机制
此外,DVB-S与DVB-C在搜索节目上有相似之处,卫星接收机(即综合业务解码器IRD)除了厂家在出厂前设置一些卫星及其节目(用户可以重新设置)正是当前接收的且还在服役的卫星外,不牵涉到转星或节目调整,否则均需要将接收的节目设置到对应频点(TP)上的接收参数即“下行频率、极化方式、符号率”,也可以在知道该节目的视音频PID的情况下,对此进行搜索,此法使用较少,因为每次只能搜索到一个节目。DVB-C上一般有“快速搜索、全频段搜索、手动搜索”三种形式,其手动搜索需要设置预先知道的频点,方可找到节目。DVB-C可以一次性地搜索完全网络上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但DVB-S必须每个频点逐一设置且存储下来。先前知道需要接收的卫星及其频点(下行频率、极化方式、符号率)和较为复杂的操作机操作,也即稍微内行者方可实现。QPSK星座图离散度大于QAM星座图的离散度,是因为空间传输的干扰远大于有线信道的缘故,接收的杂散波太多,但由于采用复杂的纠错编码措施,一般情况下不影响收视,在个体卫星接收的实际天线调整中,信号质量达到45%就可以了,达到85%以上未必是必须的,但对准卫星特别是方位角是必要的。因为数字电视的收视质量是一个矩形图,在此矩形图的范围内均是一个相当于或高于DVD质量的视音频,超出范围即出现“峭壁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卫星电视接收,实际上即是接收卫星电视广播信号。卫星电视广播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的一种电视广播形式。通常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同步轨道中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由卫星电视广播地球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再将其转发到地面上的指定区域,或者由地面有线电视台把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经转换之后传送到各个用户家中,或者由广大集体用户和个体用户直接使用卫星天线进行接收的。前者称为转播方式,是点对点的信号传输,多用于C波段,其特点是转发器功率较小,一般在50W左右,需要使用大天线接收,主要适用于各有线电视台。后者称为直播方式,是点到多点的信号传输,多用于Ku波段,其特点是转发器功率较大,一般在50W以上,可用较小的天线接收,同时可以提供直接到户的授权与加密管理,适用于集体和个人用户。我们在这里讲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用户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相关知识。
结合上面所说的频段划分区间,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从一个信号的下行频率分辨出该信号属于C波段还是Ku波段,如果是C波段信号接收起来就要使用大天线接收,天线尺寸通常在1.5米以上,而如果是Ku波段信号则可以使用小天线接收,天线尺寸通常在0.45米以上。当然,选择接收天线的口径,我们还需要结合卫星场强来具体的确定。通常我们可以从卫星场强图上查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卫星信号EIRP值。EIRP值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它代表了卫星发射系统的发射能力,数值等于卫星上天线的发射功率与天线增益的乘积,也就是说EIRP值即可表明卫星信号的强弱。EIRP值越大,我们可以选择接收天线的尺寸就越小,同理,EIRP值越小,我们需要选用的接收天线尺寸就越大。而极化方式则是为了避免收发卫星信号时产生相互干扰,所以除了将卫星信号使用上行频率与下行频率来区分开来以外,还对收、发电磁波的极化方式采用互相垂直的措施进行区分,比如发射采用水平极化(H),那么接收就采用垂直极化(V)。至于符码率,它其实描述了电视信号在模拟载波调制过程中载波每秒变化的数值。简单地说,就是符码率越大,一个载波信号内携带的频道数也就越多。卫星数字信号与卫星模拟信号相比,有着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都得益于前向纠错FEC的存在。设置有FEC纠错码的数字信号,能够有效的降低信号误码率,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使用早期的数字接收机接收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时,还要手工来输入FEC参数,现在已经不需要了。但是对于数字电视信号本身,FEC仍然是其解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只有在知道了这些卫星电波信号的参数之后,我们才可以开始进行对其的接收工作。
天线类型
卫星接收天线处于地面接收系统的前端,其主要作用就是把来自卫星转发器的电波信号给聚集起来,并转化成为电流传送给高频头。卫星接收天线通常采用抛物面天线,利用无线电波信号跟光相似的特点来反射聚集电磁波,接收天线结构主要由反射面、馈源和支架几部分组成。按照天线反射面与馈源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同,我们可以把抛物面天线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两种。